提升城市“精气神” 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

发布时间:2021-05-30

5月29日下午,蔡超·游新民国画作品捐赠仪式在红谷滩会议中心东厅举行,在捐赠仪式上,蔡超、游新民两位艺术家与南昌市文广新旅局共同签署了《捐赠协议》,将一批书画佳作捐赠给八大山人纪念馆。其中蔡超捐赠了200余幅(件)画作以及老照片等资料,游新民捐赠了300件作品以及照片书信等资料。这些书画佳作将丰富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艺术底蕴,进一步助力南昌“文化之城”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艺术走近大众 大众共享艺术

近年来,南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美术馆建设步伐加快,优质美术展览数量增多,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本地市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南昌的文化发展活力。

打造美术馆,藏品是立馆之本。将最好的艺术品捐赠给国家、造福于人民,是捐赠者对作品最终归宿的选择和心愿。正是由于捐赠者的慷慨奉献,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艺术底蕴得以不断丰富。南昌将在以八大山人为文化核心的梅湖-象湖文化旅游区建设蔡超美术馆、游新民美术馆两座城市公共美术馆,围绕八大山人核心IP,依托地方造型艺术与园林花卉艺术特色,打造艺术家与大众共享的世界级艺术目的地、博物馆群、文化产业高地。

“我的大部分艺术创作,包括革命题材、历史题材、工业题材作品都取自于这片红土地,我的成就也和这方水土密不可分,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南昌正在奋力打造十大文化重点工程,也给了我很好的机遇。美术馆是我的艺术作品的最好归宿,作品集中展览也将丰富和活跃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我而言意义非凡。”蔡超说道。

在游新民看来,作为一个画家,能够将自己的作品捐献给国家,奉献给社会,只是尽自己的本分。一座以个人名义命名的美术馆,对他来说更是无上荣光。

在捐赠仪式现场,两位艺术家潜心创作的画作展出,吸引不少江西艺术界大咖、书画艺术爱好者驻足观看。展出的画作中,既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山水画,又有表现红色革命历史和火热现实生活的人物画……这些画作向大家展现了新中国南昌美术发展的独特风貌。“蔡超、游新民两位老师,可以说是我们江西美术‘泰斗’级的人物,这些画作都是精品,他们的艺术作品捐给国家用于公共美术馆展出,将进一步提升市民审美素养和美育认知水平。”艺术爱好者甘意龙说道。

八大山人纪念馆作为中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一直是艺术界的网红打卡地。获得两位艺术家的馆藏支持后,八大山人纪念馆将如何保护利用展示和研究这些作品?“八大山人纪念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我省重要的书画艺术作品收藏研究展示机构,蔡超、游新民两位艺术家将画作捐赠给我们,我们将系统地收藏保管,同时进行梳理,将学术脉络理清,蔡超美术馆、游新民美术馆建成以后,以更好、更新、更有学术性的方式,推出高质量的展览,丰富南昌文化内涵、促进南昌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周晓健说道。

延续城市文脉 滋养城市内涵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文化之城建设,南昌市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参与博物馆、美术馆、展示馆打造,推动“民间私藏”走向“社会共享”,走出一条城市老旧历史建筑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位于象山北路上的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是我市第一家“公办民助”的博物馆,其前身是南昌电影公司行政大楼(市文保单位),改造前已是一栋危房。馆内展示着大量由民间收藏家捐赠的红色藏品,免费向市民开放,已成为南昌火热的网红打卡地。去年9月,“梁书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为南昌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再添新地标。这座美术馆与传统美术馆最大的不同,是场馆内的所有作品都来自于社会捐赠。

从红色记忆展示馆到梁书美术馆,社会力量被发动起来,市场机制更灵活、参与主体更多元、馆藏内容更独特,免费向社会开放的策略让更多的私人藏品走进公众的视线,实现了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升华。

美术馆的地位不仅在于其美术作为,更在于其文化影响,正是这种影响使一座美术馆和一座城市深深地联系起来,进而实现城市对文化的追寻。“这些年来,南昌在文化发展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随着十大文化重点工程的推动,南昌的文化建设又在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美术馆既是艺术家作品陈列展示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的聚集地,是市民文化启蒙的地方。一座美术馆的建设,对于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重大而独特的意义。”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表示。

“城市深厚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公共美术馆的建设,蔡超美术馆和游新民美术馆的打造,必将起到示范作用,将会带动更多的艺术家用自己的画作回馈社会,对南昌全力建设‘文化之城’大有裨益。”艺术评论家陈米欧说道。

文化让城市增色,在政策的激励、引导下,煌上煌酱卤博物馆、八零油画社美术馆等一批非国有博物馆、美术馆先后开馆,建设模式既有民营企业单独举办,也有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如今的南昌公共文化场馆可谓特色鲜明、“百花齐放”。

下一步,南昌还将继续深化“公办民助”“公建民营”建设运营模式,完善和修订《南昌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场馆建设,重点打造王阳明纪念馆、傅抱石艺术中心(馆)、吴齐美术馆、蔡超美术馆、燕鸣美术馆、游新民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建设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留得下”的文化工程,为南昌“文化之城”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南昌日报记者  刘文君/文 喻云亮/图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