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智能”这个词汇,逐渐在科技产品圈子中蔓延,直至已成为今天的主流趋势,“智能”冰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手机、“智能”音响,这些带着“智能”标签的产品已经围绕着我们的生活,展开了一系列攻势。
智能设备超级大爆发之后。。。好像也没有什么进步
自此,市场上也开始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智能”概念大爆发的时代,几乎所有的科技产品都要搭上“智能”的边,仿佛随便一个熟悉的实体产品都可以在前面加上“智能”两个字就变身高大上了,或许从名字上来看,似乎真的是这样,可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它真的“智能”么?
用手机连接后,衣服会自己走进去么?
举例一款标榜“智能”的空调,如果在现阶段能够做到也就仅仅是,用手机连接之后控制温度,模式等功能,所谓“智能”的态度,也就仅仅是减少一个遥控器仅此而已,那么笔者将其称之为“伪智能”是不是一点都不过分?而现在的家电市场,就充斥着这样的“伪智能”概念,更多是噱头大于实用意义的“智能”产品层出不穷,折腾来折腾去,也没有什么实际进展。
如果一款产品所谓的“智能”,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应有的“智能”感受,那消费者是否该为这些“伪智能”来买单呢?
什么才是真正的“智能”?
“究竟怎样才算是智能设备?”这个问题鲜有讨论,但是大家却心照不宣的认为,具备硬件条件,诸如一颗芯片,一个WiFi模块、就是“智能”。拿大脑做个类比,是否“智能”就看有没有大脑,无论这个大脑是否被有效的利用了起来,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IOT(物联网)概念的风行或许是大势所趋,但从市场环境下行到产品,再到用户体验,这其中的有关于“智能”的概念真如此简单?
从市场到产品,强行站队IOT,硬聊“智能”,这个大方向在目前阶段是不是正确呢?在笔者看来,现在的“智能”产品市场,除了蓬勃发展的朝气以外,同时也需要对于“智能”概念的反思。